一、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和清運
加快推進城市垃圾分類,加大塑料廢棄物等可回收物分類收集和處理力度,禁止隨意堆放、傾倒造成塑料垃圾污染。
在寫字樓、機場、車站、港口碼頭等塑料廢棄物產生量大的場所,增加投放設施,提高清運頻次。
推動電商外賣平臺、環衛部門、回收企業等開展多方合作,在學校、社區、寫字樓等快遞外賣訂單集中的重點區域投放快遞包裝、外賣餐盒等回收設施。
指導督促港口碼頭加強船舶塑料垃圾接收設施建設,促進與城市公共轉運處置設施的有效銜接。加強對船舶違規排放塑料垃圾行為的監督檢查,督促落實船舶水污染物轉移處置聯合監管制度。
建立健全廢舊農膜回收體系,建設廢舊農膜回收網點,推進農膜專業化回收利用。規范廢舊漁網漁具回收處置。
二、推進資源化能源化利用
推動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規范化、集中化和產業化,促進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向資源循環利用基地等園區集聚,提高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,實現塑料污染物集中處置。
按照《貴州省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(2018-2020年)》(黔府辦發〔2018〕27號)要求,加快各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,推動分揀成本高、不宜資源化利用的塑料廢棄物進行垃圾焚燒處理,推進能源化利用。
加強垃圾焚燒發電等企業的運行管理,確保煙氣、爐渣、飛灰等各類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,最大限度降低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。
三、開展塑料垃圾專項整治
加快生活垃圾非正規堆放點、傾倒點排查整治工作,重點解決城鄉結合部、環境敏感區、道路和江河沿線、坑塘溝渠等處生活垃圾隨意傾倒堆放導致的塑料污染問題。
2020年全面完成我省在全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信息系統內剩余66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銷號工作,實現整治點銷號率達100%,基本遏制城鎮垃圾、工業固體廢物違法違規向農村轉移問題。
推進河湖“清四亂”常態化規范化,加強河湖日常巡查保潔,及時清理各類垃圾。
開展碼頭港口塑料垃圾清理專項行動。
落實《肥料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指導意見》,推進肥料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。
加大農田殘留地膜監測力度,推進農田殘留地膜、農藥化肥塑料包裝等清理專項整治,逐步降低農田殘留地膜量。